《飛跎全傳》見證揚州評話輝煌歷程
發(fā)布時間:2013-1-23 6:31:34 作者:yztpdq 來源:本站 瀏覽量:5993 【字體:
大 中 小】
在全國評書鼎盛時期,各地書目流傳交融。然而,曾有兩部書唯揚州評話獨有——《清風閘》與《飛跎全傳》。日前,揚州市知名學者韋明鏵淘得一本民國三十三年的《飛跎全傳》,翻開這本泛黃的書,韋先生針對書中可知的揚州土話、俗語、諺語、隱語、歇后語、俚語等做了詳細記錄,但其中仍有不少無從考究,這部大興于清中葉的揚州評話代表書目,如今再無人能述、能解,其流傳于民間的完整文本也更為鮮見。韋明鏵表示,《飛跎全傳》不僅見證了揚州評話鼎盛時期的輝煌,同時也影射出當時的社會現(xiàn)象,也為后人留下些許好奇與遺憾。
內(nèi)容隱射清朝社會現(xiàn)象
多由揚州俗語俗典構(gòu)成
這本《飛跎全傳》系民國三十三年版本由淮報社印行,全書計三十二回,約四萬余字,由清朝中期興化籍人士鄒必顯著(撰)。該書敘述了石信求取仙方,拜師學藝,學成下山投軍出戰(zhàn),與蠻兵斗法,最后三教和解,天下太平的故事。全書記錄了揚州風土人情,以新奇市語,博讀者一笑?!讹w跎全傳》中的“飛跎”為揚州土語,焦循《易余龠錄》卷十八云:“凡人以虛語欺人者,謂之跳跎子;其巧甚虛甚者,則為飛跎。”書中,校點飛跎全傳序上書:俚語小說,在過去是不為人知的,“五四”以后由于新文學運動展開,風氣一改,大學教授校刊《何典》,并有魯迅為之作序,正因為《何典》是一本用俗語寫成的小說。《何典》作于清乾嘉時,稍后有《常言道》(嘉慶甲子刊),再稍后便是這一部《飛跎全傳》(嘉慶丁丑刊)了?!讹w跎全傳》中,十分之八九都是用當時揚州流行的俗語俗典構(gòu)成,或直引,或諧音,或隱喻,用語極巧妙,堪稱一部空前未有的奇書。
“《飛跎全傳》在我國古本小說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文學和歷史地位。當時,只要說書藝人一登臺表演《飛跎全傳》,臺下觀眾便哈哈大笑,200年后,如今人們不僅不為其所樂,更對其深意全然不知,《飛跎全傳》近乎絕跡。”韋明鏵表示,經(jīng)研究,書中有一些俗語至今一直沿用,如“不雅相”是不體面,不好看;“不上相”是不守規(guī)矩;饢食精是貪吃的人;“楊梅廣”是“楊梅廣瘡”的省稱。另外像“臘君”“應氏人兒”等有何言外之意,就不得而知了。
新詞替代清揚州方言
《飛跎全傳》近乎絕跡
與《飛跎全傳》同期流行的《清風閘》流傳至今,頻登舞臺,為何二者處境全然不同?韋明鏵解釋道,《清風閘》憑借“皮五”這一市井無賴人物形象取勝,而《飛跎全傳》是揚州方言特色小說,故事情節(jié)稍次,鮮活生動的方言魅力深得揚州人喜愛,然而時過境遷,這些方言被新詞匯所代替,難以流傳,這也從另一側(cè)面說明《飛跎全傳》只能在清朝特定背景與語境下才能流傳。
“清代,正是揚州評話形成以來最繁盛的階段,小小揚州城內(nèi)有幾十位名家說書,作者鄒必顯想單從說《三國》、《水滸》等書目中‘出頭’很難,只有另辟蹊徑,才能在名家如云的揚州書壇立足。此后,《揚州畫舫錄》將鄒必顯列入十位‘郡中稱絕技者’,‘獨步一時’的評話名家之一。”韋明鏵說,《飛跎全傳》通篇講述了一個毫無能力的人靠吹牛,成為“荒唐王國”國王,極有可能影射出當時的社會——寓意高官并非全有才,當朝者未必有實力掌握朝政等等,書中只字未提清代官銜和王朝,卻用一些根本不存在的官銜所替代,例如,過去揚州最高軍事長官叫“守備”,書里叫“抓手背”等。
信息整理: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來源:揚州日報